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3-08-06
点击次数: 次
1、苗圃地的选择
育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用水方便、土壤透水透气良好且较肥沃的砂壤土。周围有防护围墙或在塑料温棚内,上面用2层70%黑纱网遮荫[2-3]。
2、作床
土壤深翻后施少量基肥(二氨),并用0.2%辛硫磷喷洒防治地下害虫。土地平整后,做宽1.5~2.0 m、长5~7 m的育苗床,将干净的沙子直接铺于育苗床上,沙床厚度5 cm,而后用0.1%多菌灵灭菌。沙床做好后,用易于弯曲且具有一定支撑力的竹皮做拱棚,拱棚跨度以覆沙床为准,高度70 cm左右。
3、插穗采集
采条季节应选在枝条积累养分最多的6月上旬至8月初,采集当年生偃伏莱木优良母枝上未木质化、半木质化的枝条,留1/3叶片,取插穗长6~8 cm,下切口呈斜面并靠近腋芽,以利于生根。
4、药剂配制
试验药剂采用50 mg/L IBA(吲哚丁酸)+100 mg/L NAA(α-萘乙酸)植物激素配制成生根剂,加滑石粉调制成糊状待用。
5、扦插
扦插前将沙床喷湿,速蘸生根剂后扦插,扦插深度2~3 cm,株行距7.0 cm×7.0 cm,扦插后插孔要压紧,让河沙与插穗充分接触。
6、插后管理
扦插完毕后用喷雾器将叶片均匀喷湿,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于拱棚上,三边压实,一边用活动物体覆压,留洒水时张揭。插后每天在正常天气下从10∶00开始,每2 h喷水1次,4次/d,如遇阴雨天气,则根据棚内湿度和叶片情况适当少喷,每次喷水以叶片挂水珠为准,10~15 d左右即可生根。在生根前每天保持喷水4次,生根后每5 d减少1次喷水,到1个月左右,每天喷水2次,35~40 d停止喷水。然后逐步揭开薄膜通气、炼苗,最后拆除薄膜。在扦插管理过程中,每周在下午4∶00喷水时叶面喷施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以防叶片黄化,共喷叶面肥5次。
7、后期管理
苗木在大气湿度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1个月后,根据沙床的干燥及淌水程度,追施少量尿素,以促进插穗的生长。
8、硬枝扦插技术
以100 mg/L NAA+100 mg/L IBA作为生根粉。苗床选择在pH值7.5左右的地块,苗床长10.0 m、宽1.5 m,地膜覆盖。在偃伏莱木的植株上,选一年生完全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插条长度8~10 cm,用配制成的生根粉浸泡插条12 h,按株行距10 cm×20 cm插于打孔器打洞后的苗床上[4-6]。
9、种子繁殖
秋季果熟时选个大果实,洗净,取出种子。因种子皮厚而硬,播种前需催芽。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1的比例混合后沙藏80 d左右。在春分前后,将已破头萌发的种子挑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25 cm的行距开深5 cm左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3~4 cm,保持土壤湿度。
10、压条繁殖
5月将枝条环割埋入土中压条,秋季将其断离母株,掘下假植,以备翌年春季栽植,1株母本一次可压出小苗10余株。
11、分根繁殖
选择株型健壮、根围径大、茎叶深绿、无病虫害的二至三年生植株的根采用分根繁殖,将每株的根带土挖出1/3作为种根,挖根后将原株培好土、踏实。一般于立冬至翌年惊蛰植株未发芽之前移栽。分株后可直接栽入生产田穴内,每穴栽2株。栽后踏实浇水,覆土封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