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预测彩票、量子能美容?在网络空间里,这些传闻存在已久。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合肥开启。本报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聊一聊一些常见的网络骗局。
问题一:自从量子概念开始火爆后,市面上逐渐出现量子美容、量子护肤、量子面膜等打着“量子”旗号的产品,如何看待这些产品?
袁岚峰:这些都是假的。市面上所见的“量子+生活用品”“量子+人体健康”“量子+玄学”都是骗局。
量子是什么?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我们就说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把这个最小单位称为量子。量子力学是一个基础物理学理论,现在媒体说的量子科技一般指的是量子信息,是一个新兴学科,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超出这些科学概念之外的,说得玄而又玄的,肯定是骗局。
除了将量子夸大到无所不能,网络上还存在另一个极端——将量子贬低到一文不值。这也是错误的。
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量子信息科学的开创者。2016年,中国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中国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2020年中国的光量子计算机“九章”和2021年中国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问题二:网络传言“AI能预测彩票”,也有电影、文学创作里设计“用数学算出彩票中奖号码”的桥段,彩票能被计算或者预测吗?
袁岚峰:“预测彩票”本身就非常离谱,只要彩票系统设计的是真随机,就不可能被预测或计算。计算的前提是,它得是数学问题,而彩票是无规律的,不是一个数学问题。
问题三: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掀起“中国食盐里含有有毒物质”的谣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产生?
袁岚峰:食盐为了防止结块,添加了一种叫亚铁氰化钾的物质。大家都知道氰化钾有毒,所以误认为亚铁氰化钾也有毒。事实上,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完全是两种物质,亚铁氰化钾无毒。
氰化钾有剧毒,是因为它带有氰根离子。而在亚铁氰化钾中,亚铁离子与氰根离子紧密结合,两者形成“亚铁氰”离子,氰根没有暴露出来,所以是无毒的。
问题四:今年3月份,网络谣传“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最后查出是AI技术撰文、制图,请评价一下该事件。日常要如何甄别AI生成内容呢?
袁岚峰:大家思考一下,就能找到这则假新闻的漏洞。“在阳台上搞核发电”是一个收益很低、风险很大的事,核反应是具有辐射的,谁会为了省些电费,在自己家阳台上做一个危及生命健康的事情呢?
据我观察,一般AI生成的文稿有明显特点。首先是文辞非常工整,小标题字数都是一样的,里面的词句则利用排比、对仗,显得非常整齐。其次是“用力过猛”,每句话都要用修辞手法,几乎没有一句是平铺直叙。总结下来就是“不好好说话”。
大家还可能会遇到骗子使用AI换脸技术假装亲友,以视频通话形式借钱。我的同事、中国科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俞能海教授教过大家一个方法——让对方捏捏鼻子,就会露出马脚。
问题五:普通大众如何鉴别网络谣言和伪科学?
袁岚峰:很多网传的科技内容,只要懂得相关的基础科学原理,就能辨明真伪。第一,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去耐心了解其背后原理和这个领域。第二,找到可靠的信源。此外,可以询问身边专门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中国科大袁岚峰:
砥砺深耕科普路
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成为全班最年轻的学子;23岁取得中国科大化学博士学位;走过10年科普路,成为网络视频播放量数以十亿计的“科普大V”……这是袁岚峰的“简历”,“含金量”满满。
从2015年一条《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包你懂!》开始,袁岚峰迈入“科普圈”。请教具体领域专家,阅读文献,耐心研究,袁岚峰犹如一位“科技翻译官”,将晦涩难懂的科技知识转换成更符合网络传播调性的语言。在参与科普的十年间,袁岚峰向大家讲述了诸多领域知识,包含量子信息、核聚变、制药、人工智能、地外行星等。
“科普人经常来问我,如何平衡准确性和传播性的关系。我的态度一定是,先保证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去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看到我们的科技。”袁岚峰不仅让更多人走近科技、了解科技,更感染和带动了一批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事业。
近年来,袁岚峰获得了“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