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婺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数字化时代婺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金华地区独特的婺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法,从展演活动、学术推广、数字化传播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婺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当前的婺文化国际传播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精品内容匮乏、反馈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传播效果与文化影响力。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是整合资源,构建协同化传播体系;二是打造精品内容,以共情叙事寻求文化认同;三是建立反馈机制,优化传播效果;四是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未来,婺文化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应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强化多方协作,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提供参考。

曹灵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婺文化译播研究中心 浙江 金华 321000)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婺文化国际传播;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婺文化是以金华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文化体系,涵盖戏曲(如婺剧)、民间工艺(如东阳木雕)、民俗活动(如浦江板凳龙)等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南戏之祖”的婺剧,融合高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艺术,拥有500多年历史。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数字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婺文化等传统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渠道和发展空间。婺文化不仅是金华地区人民智慧与审美的体现,更是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婺文化的创新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婺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

婺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涵盖婺人、婺艺、婺居、婺产、婺山、婺水等领域。2007年,金华成立婺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金华历史文化丛书》《金华丛书》《婺文化丛书》等著作。2024年10月,金华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旨在打造具有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外宣平台,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和金华故事[1]。成立当天,“Explore Jinhua(发现金华)”国际媒体采风活动启动,来自法新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30名记者走访婺州古城、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等地[2],以“外眼”“外嘴”增强婺文化传播的说服力。近年来,婺文化国际传播成果显著,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推进:

(一)展演活动

1.海外演出。婺剧自1993年首次赴日本演出以来,已走进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40多场,被誉为“戏曲出海的金名片”[3]。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不仅七登央视春晚,还远赴塞尔维亚、瑞典、冰岛等国演出,连续13年参与“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广受好评[4]。2025年初,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与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赴孟加拉国演出,庆祝春节及中孟建交50周年[5]。

2.国际盛会展演。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金华亚运分村举办了“月圆中秋 情满中国”活动,通过婺剧表演及踢毽子、投壶等民俗活动,向运动员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6]。此外,金华亚运分村举办了金华传统文化展览,展出婺剧行头、东阳木雕、浦江麦秆剪贴等,进一步推广婺文化。

课题来源:金华市宣传文化人才2024年度重大委托课题

(二)学术和实践推广

1.文化作品传播。近五年,我校婺文化译播研究中心出版了15部双语读本,包括《金华文化全景(英文)》《金华文化双语读本》《婺宝传奇(中英)》《婺剧(汉英双语)》《婺风家训(汉英双语)》《民间婺州窑精粹(中英)》《金华历史文化古迹双语读本》《古韵流风 八婺非遗(英汉对照)》《金华旅游和文化(双语)》等,涵盖金华文化、非遗、历史古迹等多个领域。2024年,这些作品在马来西亚等国展出,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7]。此外,浙江师范大学典籍翻译研究所出版了《李渔小说选译》《李渔诗赋楹联赏析》等成果,其汉译英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也在美国正式出版,进一步推动了婺文化的国际传播。

2.双语讲解传播。自2015年我校成立Linkers双语志愿团队以来,已接待来自法国、美国、克罗地亚及非洲等地的50多个访问团。其文化志愿服务赢得了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原金华市市长暨军民、德国迪恩市长和非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市博物馆合作,通过专注于口译讲解来优化国际访客的参观体验,使文化传播更有效。“为八婺文物发声,做金华文化使者”体现了本地高校在推动文化强国战略方面的努力。

3.学术会议和研修。包括我校在内的多所高校举办了金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传承论坛、地方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学术论坛等。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中非国际研修班和“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修班设有婺文化专题讲座[8]。2023年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和2024年中非经贸文化论坛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嘉宾,他们参观了金华坡阳古街、婺剧院等地。2024年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大会期间,10个国家的29位非洲资深媒体人发布了40篇报道,其中涵盖婺剧演出、非遗文化,促进了双方在文化认同和经济发展的合作。

4.项目交流。2024年7月,海外华裔青年夏令营在浙江师范大学圆满结营,38名华裔青年与中国学子结对学习中华文化,沉浸式体验丰富多彩的金华文化。同年12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未来五年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倡议,我校迎来了21位美国青年师生。通过参观金华市博物馆、参与书籍装订等特色活动,让美国师生在浙婺文化的深度体验中了解中国。

此外,金华几所高校在海外设有分校,如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摩洛哥义乌商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中刚丝路学院,为婺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契机。这些高校常举办“在金外国专家传统汉文化主题沙龙”,让外国专家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婺文化。

(三)数字化传播

1.数字媒体传播。金华国际传播中心在Facebook、X、YouTube、TikTok等海外主流社交平台开设“Golden Jinhua”官方账号,构建城市海外传播矩阵。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制作了婺文化双语视频并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播出,录制了20余个双语访谈视频,撰写了40余万字的调研访谈双语资料。200余个非遗主题中英短视频在YouTube、TikTok、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累计播放量突破2万次。另开设了“我是婺剧新‘媒人’”公众号,以双语形式推广婺剧文化。

2.数字化课程。我校“婺文化英语”课程以地方文化为核心,融合文化认知、语言素养、跨文化交际等多元教学内容,已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运行四年。此外,与金华市博物馆合作,推进《博物馆英语》《文物趣谈(英语)》等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助力博物馆文化的数字化传播。2024年,与金华市博物馆联合开发的“Link Wuzhou Kiln 婺州窑双语双师研学课程”荣获“首届全省馆外文博研学课程十佳案例”,彰显了课程创新与实践的卓越成果。

3.拍摄产品出海。2022年金华市推出了《最金华》系列作品,通过讲述外商与非洲游客在金华的文化体验与创业故事,成功登陆海外多个国家的电视及网络平台[9]。同年,金华市委宣传部推出的“金华打造‘一带一路·金枢纽’国际传播新体系”项目入选了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该项目依托婺剧、影视文化、上山文化等独特资源,打造文化出海产品,构建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金华地方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三、数字化时代婺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尽管婺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仍面临以下挑战:

(一)资源整合不够。当前,各部门各领域的婺文化宣传工作仍存在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现象,各宣传主体间协同联动不够、信息共享不足,导致资源分散、不成体系、难以形成合力。

(二)缺乏精品内容。虽然婺文化蕴含丰富的素材内容,但在精品IP打造方面仍显不足,缺乏具有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并且婺文化传播内容与海外受众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对目标受众的文化偏好研究不足,导致跨文化传播效果欠佳,甚至有时引发文化误读。

(三)缺乏反馈机制。近些年已开始利用图文、视频等数字化工具对婺文化进行网络传播,但这些手段相对传统、形式单一,在互动性和沉浸体验方面有所欠缺,缺乏基于用户行为的精准内容推送机制和高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导致宣传内容难以实现持续性的改进,影响传播效果。

(四)缺乏专业人才。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当前,从事婺文化传播的宣传队伍在以下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包括:文化理解与诠释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本地高校和培训机构在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上对婺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

四、数字化时代婺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

在全球互联网平台兴起的新形势下,以地方文化传播为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叙事的国际传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数字化时代的婺文化国际传播不妨采取以下策略:

(一)整合资源,构建协同传播体系

1.整合全市外宣资源。婺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全市外宣力量的协同合作。亟需成立婺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小组,整合各领域各单位的婺文化宣传力量,建立健全婺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婺文化研究、翻译和传播工作,为婺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学术支撑和研究保障。在整合全市外宣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内容策划、生产、传播、评估一体化的外宣链条。

2.整合本地名人资源。名人效应是文化传播的有力推手。应当充分挖掘金华本地名人资源,邀请知名人士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人明星、文化学者、美食家等,参与婺剧表演、金华火腿制作、古村落探访等活动,并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和国际媒体渠道播出,更加生动地展现婺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受众的认同感。

(二)打造精品内容,深化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1.用共情寻求“最大公约数”[10]。一是突出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引发国际受众的共鸣,包括:1)挖掘情感共鸣点:挖掘婺文化中能够引发共鸣的元素;2)运用情感化叙事:采用故事化、场景化的叙事方式,将婺文化融入生动故事;3)打造情感IP: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和情感魅力的婺文化IP,如婺剧经典角色、技艺传承人等。二是打造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精准推送内容,包括:1)建立官方社交媒体矩阵: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台开设婺文化官方账号,形成传播矩阵;2)创作优质短视频内容:以婺文化为背景,创作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吸引年轻受众;记录婺文化传承人与传统技艺制作过程,展现文化底蕴和工匠精神;3)利用算法推荐机制:分析用户数据,将内容推送至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受众群体。

2.避免跨文化误解和冲突。一是组建专业的翻译团队。聘请精通目标语文化背景的专业翻译人员,确保婺文化内容翻译准确和地道,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背景。二是打造“他者视角”内容。制作以外国人的视角体验和解读婺文化的短视频、纪录片、vlog等内容,以更贴近海外受众的叙事方式,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视频网站等渠道发布。可邀请具有影响力的国外网红、博主来金华体验婺剧、婺州窑、金华火腿等文化元素,通过他们的社交账号分享真实体验。

(三)建立反馈机制,优化传播效果

1.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一是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海外受众对婺文化传播内容的喜好和需求;二是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互动数据,例如点赞、评论、分享等,评估传播效果;三是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线上社群中设置反馈渠道,鼓励用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2.创建面向全球用户的在线社群。一是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社群平台,例如Facebook群组、Reddit论坛或专门的应用程序。二是设置信息分享、交流讨论、活动组织等功能,方便用户互动。在社群中设置“婺文化故事分享”“婺剧艺术探讨”“金华美食体验”等特色板块。三是安排专人负责社群管理,定期发布内容、组织活动、维护秩序。

(四)培养传播人才,夯实传播基础

1.建立婺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训中心。一是开设婺文化传播的相关课程,包括婺文化教程、跨文化交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社交媒体营销等,培养集翻译、策划、宣传等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实习项目、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传播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行对婺文化传播人才的奖励机制。一是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婺文化国际传播事业。对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支持,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二是资助传播人才参与国际项目、国际文化节、媒体论坛等活动,帮助他们和国际同行建立联系,学习传播经验。

五、结论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金华地区特色文化遗产——婺文化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技术在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愈发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整合与保存婺文化资源,还能创新其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有效降低传播成本。

为了使婺文化更灵活、多元地融入全球文化语境,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生态重构十分必要,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全市外宣资源的整体优势,构建协同化传播体系;二是打造精品内容,以共情叙事寻求文化认同,用贴近海外受众的方式展现婺文化精髓;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国际受众需求,动态优化传播策略;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培养既懂婺文化又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展望未来,随着AI、元宇宙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婺文化国际传播有望进一步突破现有壁垒,实现更深层次的文明对话,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 相关推荐

2018世界杯小组赛:尼日利亚2
下载旧版本彩票365软件

2018世界杯小组赛:尼日利亚2

📅 06-29 👀 8145
25岁属什么生肖相配
365bet网络娱乐

25岁属什么生肖相配

📅 08-12 👀 7266
mysql 添加外键教程
365bet网络娱乐

mysql 添加外键教程

📅 07-23 👀 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