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5-06-03
点击次数: 次
黑龙江省林业厅:
按照黑龙江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编制2016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建设项目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的要求,现将相关材料报告如下:
第一章 项目名称
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
1.1建设单位
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朝阳路25号
1.2建设地点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
1.3主管单位
延寿县林业局
1.4建设任务
2016年林木良种苗木培育总面积30亩,生产良种商品苗木120万株,培育红松面积30亩,生产良种商品苗S2-2120万株。
1.5补贴标准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2]505号)规定的补贴标准,并结合我县苗木价格的实际情况,红松每株苗木补贴 0.3元。
1.6投资来源
良种苗木培育总投资54.6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40万元,自筹14.6万元。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位于延寿县县城东北郊,距县城中心1.5公里。地理坐标点为:东经 128°20′14″北纬45°27′53″。延寿县林业局苗圃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 历年最低气温-40.6℃,历年最高气温35℃,年平均无霜期122天。平均降水量570.9㎜,0℃以上有效积温2580℃,年平均日照时数2490小时。苗圃位于延寿县县城边缘,东、北、西三面为农田,南侧为苗圃家属区。地势平坦、开阔,地面坡度小于20,且1排灌功能良好。苗圃为土壤肥沃的中壤土,土层平均厚度55cm;土壤含盐量0.07%; pH值为7.0;孔隙度为62%;容重0.9g/cm2。苗圃位于松花江一级支流蚂蜒河北岸,距蚂蜒河干流1.2公里,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下水位4.5m,深度适宜,水质良好、没有污染。
2.2经营规模
苗圃建于1958年,办公地点位于延寿镇北朝阳路25号,主要以培育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云杉、杨树等针、阔叶造林、绿化树种为目地的大型国有苗圃,是延寿县林木良种苗木生产供应基地。
2.3生产能力
苗圃苗木最高年产量2600万株,最低年产量700万株。2012年出圃商品苗800万株,其中:樟子松容器苗:80万株;长白落叶松:300万株;云杉:30万株;红松80万株;樟子松:60万株;银中杨:20万株;小黑杨:100万株,柳树、水曲柳、杜松、黄菠萝等其它针、阔树种 130万株。
2.4机构性质、组织人员构成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隶属于延寿县林业局,单位性质为自负盈亏事业单位。现有编制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助理会计师2人,技术员2人。
2.5基础设施设备
2.5.1输电线路
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 3800延长米。
2.5.2排灌设施
苗圃排灌沟渠纵横贯通,能排能灌。现有3眼组合机井,机井房80㎡,排水渠3200延长米,机械喷灌系统一套。
2.5.3房屋
苗圃现有各类房屋1200㎡。其中:办公室480㎡,内设档案、财务、实验室。车库40㎡、仓库180㎡、苗木窖80㎡,木材加工厂420㎡。
2.5.4生产机械设备
农用生产机械8台套。其中:农用 海山554、宁波250各1台、覆土机1台、打床机1台、起苗机1台、5铧犁1台、旋耕机2台。
2.6科技支撑和新技术应用
2.6.1科技掌握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成立5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林木育苗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延寿县林业局苗圃也是黑龙江省林学会苗木花卉培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和延寿县科信局蓝莓培育示范基地。近年来依托上述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合作开展科研,为林木育苗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2.6.2新技术应用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多年来在黑龙江省林学会、东北农业大学、延寿县科信局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了容器育苗、松针覆盖、红松嫁接、幼化处理、容器育苗、化控除草、基质配制等技术进行良种壮苗培育。多年来始终坚持生产和科研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相关院校进行培训,使苗圃科技队伍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7经济状况
延寿县林业局苗圃是 哈市十佳苗圃和县级优秀企业管理先进单位,是延寿县林业育苗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其育苗数量、质量、品种在我县林业育苗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附近县市享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始终坚持科学管理,经济效益逐年增加,2007-2013年取得了连续7年盈利的好成绩,年均实现利润5.5万元,职工收入2013年达到2.2万元。
第三章 建设任务及内容
3.1建设任务
2016年林木良种苗木培育总面积30亩,生产良种商品苗木120万株,培育红松面积30亩,生产良种商品苗S2-2120万株。
3.2建设内容
1、红松移植苗
红松使用"红松良种"产地为"桶子沟红松天然林母树林",2014年培育的Ⅰ级S2-2苗木换床商品苗木。
主要培育内容:改土、整地、施肥、土壤消毒、作床、换床、灌溉、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苗木调查、起苗、包装等项工作内容。
2.苗木出圃:起苗、选苗、包装、运输。
3.建立档案:对苗木生产的气候条件、技术措施和各个环节都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建立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对生产用工、费用支出等做好记录;良种来源和苗木销售去向等建立档案。
3.3苗木质量标准
按照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要求,红松2-2苗木1级苗出圃标准为:地径0.45㎝厘米以上、苗高18㎝以上、根系长度20㎝,其中>5㎝长Ⅰ级侧根数在15个以上、综合指标中,苗木顶芽饱满,无损伤,TNR: >15个。
第四章 技术方案
4.1建设布局
为实现林木良种苗木培育的目标,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按照集约化生产经营要求,结合苗圃生产现状和技术条件,确定本次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建设的总体布局。根据苗圃现有苗木情况,在育苗区范围内区划良种繁育区,配套相应基础设施。
4.2培育对象
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对象为:
"红松良种"产地为"桶子沟红松天然林母树林",良种编号:黑S-SS-PK-022-2010。
4.3技术措施
红松移植苗
1.土壤改良及消毒:用草炭混拌腐熟的有机肥料充分施入到改良地块。苗木换床、扦插前根据圃地土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土壤消毒。
2.整地:翻地深度22-28㎝,做到深耕细整,耙平,耙碎,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
3. 施肥:每公顷施入9公斤基肥,翻地时,施入总肥量的1/4作底肥,春耙地前施入1/2作中层肥,其余的1/4在作床(垄)时施入作上层肥,施肥时要捣碎拌匀。
每年追肥2-3次,苗木生长前期多追施氮肥,苗木生长后期多追施磷、钾肥。最后一次追肥时间不得迟于苗木高生长停止前4周。
4.作床:在平整后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宽1.1-1.3m,床高10cm,床长20m,步道宽50cm。苗床采用低床,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容器,摆好后容器上缘高于步道10cm。 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移植:换床时间为4月下旬,密度200株/㎡,红松苗木换床作业做到根系完整,不枯干,不窝根,不露根,培严土,踩实。移植前浇透低水,移植后及时灌水,提高换床苗的成活率。
6.苗期管理:
灌水: 云杉换床后,要及时灌水,将水均匀地分配在苗木根系活动的土层中。苗期灌水量根据土壤干湿和空气湿度情况,做到适时、适量,苗木生长后期要控制灌溉。
7.苗木出圃:
(1)苗木出圃标准 凡符合我省主要树种造林苗木标准的苗木均可出圃。
(2)起苗季节 落叶松起苗季节为秋季树液停止流动后进行,云杉、杨树春季现起现造。
(3)起苗时,如土壤干旱板结的要先浇透一次水,待水渗透到苗木根系时再先松动土壤,防止强力拔苗损伤苗木根系。
要做到随掘、 随捡、随分级、随假植,减少苗木曝露时间长。苗木损伤率:针叶树不得超过1%,阔叶树不得超过3%。
第五章 投资和补贴资金概算
5.1概算依据
(1)《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2〕505号)
(2)《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3年林木良种补贴资金的通知》(黑财指(农)〔2013〕497号)
(3)《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2年试行);
(4)延寿县本地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5.2概算投资
根据建设内容采取的育苗技术措施、生产资料现行市场价格和劳动力市场价格等综合因素,测算良种苗木培育总投资为161.2万元。
5.2.1按照培育树种划分:
培育红松投资54.6万元;
5.2.2按照作业项目分
(1)优良种苗选购22万元;
(2)移植培育18万元;
(3)苗木出圃13万元;
(4)档案建设1.6万元。
第六章 效益评价
6.1生态效益评价
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培育扩大森林资源的保障,使用林木良种可以提森林的产量和质量。为森林发挥生态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提高林木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促进林农增收和现代林业建设,满足生态建设发展对林业多样化需求。按产良种壮苗120万株计算,可造林0.6万余亩,可提高森林覆盖率0.26% 。
6.2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建设任务的开展,提高林业职工及周边村屯闲置人员的就业率,对改善林业职工和农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都会起到良好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6.3综合评价
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林木良种是保证。林业生产周期长,林木种苗的好坏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极大。用良种壮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早、材质好、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能够有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优良的林木种苗能够保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