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双日课

论语双日课

请聆听《论语·公冶长篇》5.1:

《论语·公冶长篇》

5.1 子谓①公冶长,“可妻②也。虽在缧绁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⑤之。

①谓:评论。

②妻:可为之妻。

③缧绁:捆绑罪人的绳索,这里指监狱。

④子:女儿。

⑤嫁:许配。

蔡振民老师解读

《说文解字》:妻,婦與夫齊者也。

这里先介绍一下公冶长这个人,他有点特别,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有种特异功能,能听得懂鸟讲话。

公冶长的故事>>>

听说公冶长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婆哭着找人,老太婆说她有一个儿子现在找不着了,出来找他。公冶长刚好听到两只乌鸦互相说某河边有具尸体,叫同伴去吃那个人的尸体。公冶长就跟老太婆说,我听乌鸦说有个人在河边死了,乌鸦都过去吃这个人的肉,你去河边看一下。结果老太婆就去河边找到了她的儿子(的尸体)。

老太婆把这个事情报告当地的长官,当地的长官不相信公冶长会鸟语,能听得懂乌鸦说话,认为(公冶长)对这个事情这么清楚,要么这个事跟你有关,要么这个人是你杀的。就把公冶长给关起来,公冶长没办法,被冤枉在(监狱)里面。

关了几十天以后,有一次公冶长听到麻雀说,在哪条路上有人拉着小米的车翻了,路上有很多小米吃,它回来呼唤它的同伴一起去吃(小米)。公冶长把这个事情告诉地方长官 ,长官派人去看真的有这回事,便有点相信他会鸟语。传说后来又经过其他几次鸟的说话,把这个鸟的说话都解释出来以后,去印证,真的有这么回事,最后才相信公冶长会鸟语,才把他放出来。这个就是关于公冶长这个人奇特经历的一个故事。

但是我们儒家在注解经典的时候,对于公冶长这个故事觉得有点荒诞不稽,因为儒家对于怪力乱神的东西、迷惑世人的东西不是很赞成,起码不鼓吹。所以很少在正式的注解中讲这些事情。有的也是简单讲一下,因为跟这句有关,所以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

圣人的察人标准与世俗的区别>>>

“子谓公冶长”,孔子评论公冶长这个弟子(的德行),“可妻也”,这个人可以嫁给他为妻,就是说把女儿嫁给他是很好的(选择)。“虽在缧绁之中”,虽然在坐牢,被关在监狱里面,“非其罪也”,不是他犯了什么罪,他之所以被抓到监狱里面去,就是因为刚才说的那个故事(听了那个鸟语,被人怀疑关在监狱里)。“以其子妻之”,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虽然说公冶长这个人已经被关在监牢里面了,但是孔子不因为这点而嫌弃他,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圣人的这种举动是多么有教化意义。

所以说圣人为自己选女婿的时候,不是看你当的官有多大,财富有多少,而是看你的德行,“可妻也”,而且不为当时的一种外表的东西所迷惑。

假如说现在,我们想一下,某个人被关进监狱,你也明知道他是委屈的,你还敢嫁给他吗?我看大部分人不敢。你还愿意把你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吗?也不敢!

所以说从这句话,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在我们这个世间,当多大的官,这个权力其实在于我们的教化之中;在于圣贤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权力并不重要,财富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德行。

孔子把他的女儿嫁给公冶长,而且是在被关在监狱里面,对我们的启发是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呢?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省自己种种的世俗的观念。

课后问答

学友问: 老师您是怎么看待婚姻里的“门当户对”的?

蔡师答:在回答之前,我们先要清楚“门当”和“户对”。“门当”,是古代大户人家府第大门门楣上的代表地位的四根圆形的木柱。“户对”,就是府第大门前两个石墩或石鼓,圆形的代表武官,象征战鼓;方形代表文官,形为砚台。

门当和户对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据传,古时候的人,在儿女嫁娶决定前,也常常会派人暗中观察对方的门当与户对来衡量婚配条件。

发展到后来,大家就用“门当户对”来比喻婚姻上对家族或家庭条件须相当的要求。

对婚姻上门当户对的说法,我个人认为,这是社会长期形成的习俗,与儒家文化没有什么关系。

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冶长正在坐牢时,孔子认为,公冶长是被冤枉才坐牢的,德行没问题,于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就充分说明了,儒家婚姻观中并没有门当户对的意思。

所以,我认为“门当户对”是一种攀缘的心里和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一个学儒的人,不应该有这种观念。

婚姻是一个新家庭的开始,双方更应考虑的是对方的德行、共同的理想、能否建立长期稳定的家庭等因素。

✨ 相关推荐

2018世界杯小组赛第1轮犯规数据统计
下载旧版本彩票365软件

2018世界杯小组赛第1轮犯规数据统计

📅 07-11 👀 3311
如何玩外服?LOL外服指南
bt365官网是多少

如何玩外服?LOL外服指南

📅 07-03 👀 3141
疯狂猜成语答案大全:史上最全成语谜题解析
下载旧版本彩票365软件

疯狂猜成语答案大全:史上最全成语谜题解析

📅 07-02 👀 6989